在城市生活中,學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,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,然而在我們身邊,也有一些有著“特殊教育需求”的家庭和孩子,他們有的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,有的進入啟智學校、特教學校,接受專業(yè)的特殊教育;但,還有極少極少的一群孩子,他們因為身體原因,無法走進校園學習。那么,他們?nèi)绾谓邮芙逃坑纸邮苁裁礃拥慕逃繌慕裉扉_始,我們就跟隨宿城區(qū)啟智學校送教老師的腳步,走進他們的家庭課堂。
2019年1月18日上午9點,宿城區(qū)啟智學校啟動2018-2019學年第一學期的第五次送教,這也是2019年的第一場送教。
高聞翼:“這一次是我們這學期第五次送教上門,下面請各組老師對這一次送教的孩子及家庭情況做一個簡單的介紹。”
橙色衣服老師:“我們是選擇了譚清雅、陳青同學兩位,譚清雅的話,她是很活潑的小朋友,很熱情,她是有一個嚴重的智力發(fā)育遲緩,年齡是13歲,我設(shè)計的活動一個是學習模仿畫畫還要一個是拼圖活動。”
4個街道、9個鄉(xiāng)鎮(zhèn)、68個送教學生,1年多來,宿城區(qū)啟智學校的26位老師,比以往多了一項“任務”——為全區(qū)重度殘疾兒童“送教上門”。
江蘇省最美教師、宿城區(qū)啟智學校副校長高聞翼:“其實跟我們在學校的教育還是大同小異的,當然這些孩子程度更重,需要我們老師付出更多的耐心更多的陪伴。”
宿城區(qū)啟智學校教師孔娟:“我們送教的是一個患有癲癇但是非常可愛的女生。”
每次送教前,學校都會召開動員會,每個送教小組要交流送教信息,匯報教學計劃。
宿城區(qū)啟智學校教師孔娟:“所以這次我和蔡老師送教選的課程,根據(jù)人教版培智的義務課程標準是二年級的生活語文課程,我有一雙手?!?/P>
孔娟,是剛剛工作2年的95后女孩,這次送教,和她搭檔的是有19年教齡的蔡琳老師。驅(qū)車從學校所在的支口街道,趕到王官集鎮(zhèn)苗圩村五組的張欣雨家,車程就要30分鐘,孔娟說,比起路途遙遠、難走,她們更擔心的是送教家庭也許會遇到各種突發(fā)狀況。
孔娟說,她正在聯(lián)系的張欣雨,上一次送教時,也是提前約好了上課時間,可第二天張欣雨卻突然發(fā)燒,一家人都在醫(yī)院忙的團團轉(zhuǎn)。
宿城區(qū)啟智學校教師孔娟:“因為上次去的時候她生病了,然后我就想著,正好她生病的時候,輸液的時候是扎的手背嘛,正好結(jié)合到這一課上,一雙手然后認識手心手背,這樣讓她印象比較深刻一點。融入一個生活適應的,看看小手能夠幫助我們做什么,就是,讓她對手一個整體的認知,然后再來了解一下手可以幫助我們做什么?!?/P>
檢查教具、溫習教案,孔娟說,因為“送教”中面臨很很多“不確定性”,每次“送教”,比她在學校上課還要緊張??斓矫幺状逯埃瑥埿烙昙业碾娫捊K于撥通了。